《狂飆》這樣的年度大劇火爆出圈后,央視又迅速推出了一部懸疑力作《他是誰》,光看尺度就讓人眼前一亮。
不過更吸引人的是劇里的角色,比如張譯飾演的警察衛國平,有著豐富的刑偵經驗,但又有些不通人情世故,認定了的事情就執拗的一定要完成,有性格瑕疵卻足夠真實。
還有丁勇岱飾演的局長,表面上看嚴肅兇悍,但實際卻相當護犢子,每一次開會時都得把徒弟訓一通,然而細想之后發現,他是用另一種方式在支持衛國平的工作,這樣的師父有點可愛。
這些角色放在劇中都是不可或缺的,但《他是誰》中并不是所有的人物都像衛國平和局長一般,也有幾個角色,就算是刪除他們的戲份,對全劇也沒有影響,而這樣的問題《狂飆》里也曾出現過。
《狂飆》里的多余角色,看到最后也讓人覺得可有可無,比如李一桐飾演的女主角孟鈺,看起來至關重要,既是安欣的初戀,又是孟德海的女兒,同時還是楊建的妻子。但這些身份越多,越像是角色本身沒什麼存在的必要性,編劇導演底氣不足,強行加上的各種光環。
還有給大家添了不少堵的高曉晨,既不像是大嫂精心培養出來的孩子,也沒有高啟強的膽識和魄力,只要在劇中一亮相,就一定是給大家找麻煩,讓人看得氣不打一處來。
而在《他是誰》這部劇中,也有兩個像孟鈺和高曉晨一樣的角色,看完了《他是誰》的6集之后,兩大敗筆角色直接拉低了整部劇的質感,換掉他倆這部劇就近乎完美了!
這一角色觀感上和高曉晨十分相似,都是染著黃毛,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原本這樣的小混混沒什麼刻畫空間,但陳浩瀚還有一層身份,他是陳山河的弟弟。
八年前陳山河與衛國平在雨夜抓連環兇殺案的兇手時,由于陳山河獨自一人面對歹徒,被一刀割喉致命,陳浩瀚指責衛國平,明明是兩人一同抓壞人,卻只有他自己活著回來,是他害死了哥哥。
本以為那時候的陳浩瀚是年紀小,不懂事,但長大之后的的他越發變本加厲,不但跟各種小混混湊到一起,給衛國平惹了不少麻煩,在衛國平的面前也是毫不客氣。
如果不是衛國平救了他,陳浩瀚把玻璃瓶砸在混混老大的頭上,此時的他早已丟了一只手了。但他還是看不慣衛國平,覺得自己很了不起,簡直是讓人無語。
陳山河的犧牲讓衛國平在整整八年的時間里背負著枷鎖,從未放棄過對兇手的追查,甚至為此放棄了像個正常人一樣的生活。陳山河的父親把衛國平的執著和付出都看在眼里,他不像陳浩瀚一樣,只會跟個無腦的蒼蠅似的吱哇亂叫。
陳有貴十分清楚兒子陳山河并不是衛國平害死的,案子過去了整整八年的時間,真正還在關注著這起案子,想要找到兇手的人,恰恰是衛國平。因此在陳有貴眼中,他與衛國平是一起抓住殺害陳山河兇手的隊友,而不是仇家。
于是,只要衛國平需要幫助,他總是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當專家提出要將更多的警力放在設置關卡上時,只有衛國平決定先找到尸塊,但他手底下只有四五個人可用,這時陳有貴就帶著電機廠的工人一起幫忙。
如果不是陳有貴,可想而知單靠衛國平和自己手底下的幾個人要翻遍堆成小山的垃圾場,恐怕要無限延長找到尸塊的時間。陳有貴很拎得清,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幫助了衛國平就是幫著自己找到了殺害兒子的兇手。
從這一點來看,陳浩瀚就不如自己的父親有覺悟,他把對殺害哥哥兇手的仇恨全都加注到了衛國平的身上,自己沒本事抓住兇手,還要遷怒于衛國平這樣一個無辜的人,只能說明他的無能。
但凡陳浩瀚能夠像小時候一樣,想要成為像陳山河,衛國平這樣的警察,按照自己的理想一步步的成長,他就能夠與衛國平一起調查當年的案件,這才是真正為哥哥報仇。如今成了個混混還覺得自己很有本事,也太自以為是了吧!
另一個多余的角色是劇中的專家吳克,他帶著省警校刑事偵查學教授的頭銜而來,但做的事卻在拖后腿。
比如在碎尸案的調查方向上,吳克就表示最重要的不是找到尸塊,而是要設置重重關卡,把兇手這條大魚給趕出來。但衛國平持不同的意見,他認為一袋接一袋的尸塊出現,最要緊的就是把所有的尸塊找到,從而確定受害者的身份,由內向外尋找兇手。
如果吳克按照衛國平的思路,將更多的警力用來尋找尸塊,恐怕早已確定嫌疑人的范圍了。但吳克非得跟衛國平對著來,抽調了大量的警力,并且做了很長時間的無用功,最終得以縮小范圍還是因為衛國平找到了剩余的尸塊。
而吳克對衛國平也有著明顯的個人情緒,第一次開會時他就讓年輕警察說說自己的看法,一上來就點了衛國平的名字。本以為是老干部尊重年輕警察集思廣益,再確定偵破方向,沒想到僅僅是因為衛國平沒上過他的課。
吳克陰陽怪氣的一邊說著衛國平是經驗豐富的警察,一邊否定衛國平,還在大會上反對衛國平提出的與八八案合并的可能性,完全像是在故意針對。
可以說吳克沒有起到半分專家的作用,全程都像是在報復衛國平過去對他這位專家不夠尊重。能力一般也就罷了,每次衛國平找到新的線索,他就站出來發布新號令,什麼忙都沒幫上,下命令的時候倒是顯著他了。
可以說專家吳克也是一個相當自以為是的人物,放在這部劇中也是純純添堵。有了他和陳浩瀚,好好的一部劇品質也得被拉低不少。你覺得這兩個角色多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