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夏天,鄭欣宜憑借一首《先哭為敬》獲得香港金曲獎,「叱咤樂壇女歌手金獎」和「我最喜愛的女歌手」也全被她收入囊中。
媒體對此紛紛稱贊,說鄭欣宜完全繼承了鄭少秋和沈殿霞的優秀基因,成為香港樂壇的新生代領軍人物。
鄭少秋、鄭欣宜父女
早在2006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就將最高榮譽「金針獎」授予了鄭少秋。
在鄭少秋火遍兩岸三地的黃金年代,人們更多記住的是他在熒屏上塑造的一個個經典形象。其次就是把影視劇中「風流浪子」的那股勁兒帶進現實,上演「拋妻棄子」的渣男戲碼。
或許我們可以暫時放下幾十年來的成見,獨辟蹊徑走進鄭少秋的世界。
這麼多年過去,聊起香港音樂的鼎盛歲月,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他?
20歲那年,鄭少秋的父親因病去世,留下孤兒寡母艱難度日。
身為家中長子,鄭少秋只能外出打工,幫著母親分擔壓力。
在鄰居的介紹下,他來到一家歌廳唱歌。
由于幼時參加過話劇表演班的培訓,鄭少秋的聲音渾厚又有磁性,再加上他身材高大、五官俊朗,很快就成為了歌廳的台柱子。
年輕時的鄭少秋
彼時的TVB成立不久,急需引進大批有潛力的新人。
除了公開招募,不少節目總監也會親臨酒吧歌廳,尋找有天賦的種子選手。
一天晚上鄭少秋表演結束,收拾東西準備回家,一個陌生男人突然來到身邊笑著問他:「小伙子,看妳唱的不錯,想不想進電視台啊?」
鄭少秋覺得有意思,連忙招呼對方坐下。
一番交談下他才得知,來人是TVB的金牌音樂節目主持人陳齊頌。
陳齊頌看著他信誓旦旦:「妳外形條件這麼好,歌唱的也不錯,不做藝員實在太可惜!」
年輕時的鄭少秋
幾天之后,陳齊頌把鄭少秋引薦給TVB總監制蔡和平。
看過鄭少秋的唱跳之后,蔡和平一紙合約簽下了他。
1970年,鄭少秋搭檔陳齊頌主持《弦韻寄心聲》。
節目播出后引發收視狂潮,鄭少秋休息間的桌子上,堆滿了觀眾的來信。
蔡和平見鄭少秋人氣正旺,大手一揮把他納入TVB最熱的《歡樂今宵》。
《歡樂今宵》里的鄭少秋
《歡樂今宵》風格歡樂,很考驗主持人的現場急才,同時又可以唱歌、表演。
這一方新的天地,讓喜歡唱跳的鄭少秋很有滿足感。
綜藝節目里的優異表現,讓TVB高層對鄭少秋越發看重。
1971年,公司點名指派他出演電視劇《冷暖親情》,當年《華僑晚報》觀眾投票中,鄭少秋入選第一屆「十大電視明星」。
演而優則唱,風行唱片向鄭少秋伸出橄欖枝,為他發行首張粵語專輯《愛人結婚了》。
1971年11月13日《工商日報》專訪
當時香港流傳一句話:「想知道自己唱片賣得好不好,就去女人街走一遭」。
鄭少秋略帶忐忑的來到女人街,發現大小商鋪全都在滾動播放自己的歌。
與此同時各大唱片行直接脫銷,紛紛催促唱片公司加緊出貨。
他得意極了。
1973年,TVB拍攝首部彩色長劇《煙雨濛濛》。
高層開會討論男主角人選,所有人口風出奇一致:「當然定鄭少秋了,不然還有別的人選嗎?」
男主角「何書桓」花落鄭少秋,他也由此成為香港第一位演唱電視劇主題曲的演員。
自此以后香港演藝圈有了一條不成文規定:凡是鄭少秋主演的劇集,主題曲一定是由他本人演唱。
「秋官」的演藝生涯愈發順利,他生命中至關重要的那個女人也在此刻悄然出現。
1974年,沈殿霞與鄭少秋在國外拍攝《乜都得先生》,拍到中途沈殿霞回香港辦事,好友森森托沈殿霞,給男友鄭少秋捎一封信。
收到信后的鄭少秋鬧起了失蹤,沈殿霞找到人時發現他在盯著那封信哭,她這才得知,原來這是封分手信。
她怕鄭少秋出事,跟劇組的人說:「這段時間我們去哪兒都帶著他,萬一他想不開我就成罪人了。」
兩人接觸的越來越頻繁,沈殿霞覺得鄭少秋為人孝順又有進取心,對他的好感急速飆升。
同年回到香港后,沈殿霞又搭檔鄭少秋拍了《天天報喜》,兩人形影不離,沈殿霞對鄭少秋很是照顧,甚至親手為他煲湯帶到片場。
剛剛失戀的鄭少秋似乎沒有理由拒絕這個溫暖的姐姐,兩人確定了戀人關系。
當時的沈殿霞在圈內如日中天,作為「大姐大」的戀人,鄭少秋的星途更加平攤。
1975年,TVB投資開拍《書劍恩仇錄》。
彼時的TVB正和麗的電視台斗得難解難分,為了營造更大的競爭優勢,沈殿霞直接向高層推薦鄭少秋。
當時鄭少秋正在外地演出,已經簽好了合約。
TVB總經理周梁淑怡直接飛到片場接回他,并許諾公司會承擔違約之后的所有賠償。
主題曲本來已經交付羅文,TVB為表誠意允諾鄭少秋再錄一版。
鄭少秋在劇中一人分飾三角(陳家洛、福康安、乾隆皇帝)引起轟動,「總舵主」成為全港市民茶余飯后的焦點話題,同名唱片銷量居高不下。
後來在沈殿霞的幫助之下,鄭少秋又相繼發行了《天涯孤客》《歡樂年年》《倚天屠龍記》等唱片,每一張都斬獲金唱片獎。
1979年,經沈殿霞力薦,鄭少秋迎來生涯中又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楚留香。
古龍最初給楚留香的設定,是像詹姆斯·邦德一樣的肌肉型男。
鄭少秋身材高大但是偏瘦,為了塑造好這個經典人物,他提出「儒俠」的概念。
由他自己專門設計的摸鼻子、彈指神功等招牌動作,推翻了以往角色的局限。
電視劇播出后收視率一路飆升至77%,香港市民無論老少,在街上看見鄭少秋的海報,都會稱一聲「香帥」。
鄭少秋演唱的同名主題曲,更一舉奪得那年的十大中文金曲獎。
1984年,鄭少秋登上紅館,舉辦了自己的首場個人演唱會,那一晚紅館內外人山人海,不少歌迷見到秋官真容,紛紛激動落淚。
鄭少秋一曲唱罷,環視四周很是動容:「我不會辜負大家的熱情,演更多好戲,唱更多好歌送給諸位!」
亂花漸欲迷人眼,春風得意的鄭少秋有些昏了頭,朝著跟隨他半生的「惡名」一下子扎了進去。
1984年,鄭少秋拍攝《楚留香新傳》,結識比自己小17歲的官晶華。
俊男靚女日久生情,很快墜入愛河。
這件事很快被沈殿霞發現,鄭少秋對此全然否認,直言:「妳要是不相信我,我們現在馬上就結婚。」
沈殿霞覺得能用婚姻拴住鄭少秋的心,兩人連正式的典禮都沒辦,就匆匆的登記結婚了。
結婚以后的鄭少秋沒有再現往日甜蜜,對沈殿霞一直很冷淡,甚至還威脅她「三年之內給自己生下孩子」,否則二人一拍兩散。
1987年,不顧自身嚴重的心臟病與糖尿病,沈殿霞冒險生下女兒鄭欣宜。
只可惜好景不長,孩子剛滿8個月,兩個人就匆匆失婚了。
鄭少秋轉頭就迎娶了官晶華,婚禮規模豪華盛大。
即便如此,沈殿霞面對公眾仍沒有說過鄭少秋的壞話,她還呼吁影視圈高層「不必因為一個人的婚姻問題而牽扯到正常工作。」
當事人都發話了,影視歌圈子里的鄭少秋還是那塊香餑餑。
接下來的幾年時間,鄭少秋先后主演了《戲說乾隆》《大時代》《笑看風云》等多部經典,并在劇中獻聲。
帶著「三棲巨星」的名號,鄭少秋昂首闊步踏進了新世紀。
彼時的香港已經回歸幾年,和內地之間的演藝合作更加密切。
鄭少秋也在此時乘風北上,拍攝了港陸合作的《楚漢驕雄》《血薦軒轅》等作品,收攬大批粉絲。
當時網絡傳媒剛剛興起,有關「鄭少秋」的論壇、貼吧多到數不清,小一些規模的也有十幾萬粉絲,說他是初代網紅一點兒也不為過。
他以前發行的音樂專輯先后被內地廠商再版發行數十次,銷量著實可觀。
權威媒體甚至這樣評價他:「連續火了30多年還能夠保持超高人氣的,鄭少秋算得上兩岸三地第一人!」
鄭少秋摘得金針獎
2006年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上,組委會將最高榮譽「金針獎」授予鄭少秋。
接過獎杯,鄭少秋無比激動。
他說:「本來沒有底氣接下這個獎,但看到大家都愛唱我的歌、都這麼愛我,我非常感動!」
年關時節所有人團圓齊唱《歡樂年年》;好朋友推杯換盞,不忘唱上一曲《飲勝》;人在陷入低谷時的自我勉勵,來上一首《誓不低頭》。
鄭少秋的歌,見證了幾代香港人的悲歡喜樂。
纏繞他半生的情感糾葛,也即將落下帷幕。
2008年,沈殿霞因肝癌去世。
鄭少秋在葬禮之上形容枯槁,摘下了佩戴多年的假發套,寄托對前妻的無限哀思。
女兒鄭欣宜在父親遭受外界質疑的時候,也挺身而出替他解圍。
早在2002年時,沈殿霞在新節目的首期就邀請了鄭少秋。
沈殿霞向他拋出了困擾多年的疑問:「那十幾年里,妳有沒有真正中意過我?」
鄭少秋看著她坦然回答:「我真的好中意妳的,妳對我真的很好。」
聽到這個回答后的沈殿霞,打住鄭少秋不再讓他繼續講,二人相視而笑,昔日的愛恨情仇仿佛一瞬間釋懷而過。
當年,金庸先生看過鄭少秋演的「陳家洛」和「張無忌」之后,送給了他16個字:
「熒屏俠士,颯颯英風;家洛無忌,入人夢中」
鄭少秋盤活了角色,成為無數演藝界后輩心中的「夢」。
陳木勝執導《掃毒》時,拍攝三兄弟深陷圍困、互訴衷腸的橋段。
他反復嘗試,最終定下讓張家輝、劉青云、古天樂一起唱鄭少秋的《誓要入刀山》。
拍攝完成后,陳木勝雙眼含淚,他說只有這首歌最能打動人心。
陳木勝、鄭少秋、張家輝(從左至右)
周星馳拍攝《美人魚》,選了《世間始終妳好》作為電影推廣曲。
鄭少秋、周星馳、莫文蔚(從左至右)
他向鄭少秋發出邀請,并直言「只有您才能唱出我要的那種共情。」
這才有了繼羅文、甄妮之后,另一版由鄭少秋和莫文蔚共同演繹的經典。
2018年,鄭少秋受邀參加《金曲撈》,年輕的汪小敏演唱了《笑看風云》向他致敬。
看著新一代歌手將自己的作品演繹的如此動情,鄭少秋熱淚盈眶,在台下連連鼓掌。
他說:「我70歲的人了,還能有這麼朋友喜歡我,記得我的角色,聽我的歌,我榮幸之至。」
時至今日聊起鄭少秋,拋妻棄子的渣男、面面俱佳的明星、風度翩翩的紳士,都是我們無法繞開的話題。
擺脫這一切噱頭之后,妳會發現,鄭少秋不過也是一個普通人。
蘇東坡曾云:「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55年的職業生涯,他的每個笑容、每個轉身,唱過的每一首歌、塑造的每一個角色總能牽動觀眾的心。
放下成見,就讓他的歌聲慢慢滑進我們的心田,陪我們笑看風云,度過這悠悠歲月。